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王旭明 2010-08-19 17:22:41
最近,有一本書據(jù)說很暢銷,書的名字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那天到書店一轉(zhuǎn),發(fā)現(xiàn)原來不僅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還有《好爸爸勝過好老師》等等。翻看其中內(nèi)容,不過是一位母親教育自己女兒的心得和體會。作為一己之得,當然無可厚非,但有如此嚇人的名頭和廣泛的受眾,則有說一說的必要了。
媽媽和老師都是教育工作者,她們的區(qū)別是教育指向、教育手段、教育內(nèi)容和教育方法不同而已。這一不同在很多方面是缺乏可比性的,猶如蘋果和梨的關系,雖然都是水果,誰能說好蘋果勝過好梨,顯然下此結(jié)論荒唐之至,那為什么好媽媽就能勝過好老師呢?作為教育學的一個通俗常識,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有不同側(cè)重的教育內(nèi)容,也有不同的評估方法,不同的教育使命,不存在誰比誰強的問題,所以可以肯定的說,好媽媽勝不過好老師,好爸爸也勝不過好老師。
既然是一個如此通俗淺顯的道理,那為什么本書又如此暢銷而得不到任何批評呢?這恐怕是因為,人們對老師寄予了很高的厚望,而當下教師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人們對教育的不滿之一應當說是對教師的不滿。在找不到更科學、更合理、更有效的辦法大面積提高教師質(zhì)量的情況下,人們就把自己良好的愿望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平移到了爸爸、媽媽身上,甚而指望媽媽能代替老師的作用,承擔老師的工作,或如書名所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事實上,老師的作用和媽媽的作用在更多的方面是無法相互替代也不可或缺的。比如,老師傳授學生知識的系統(tǒng)性、科學性和對群體環(huán)境下學生教育的針對性,這些都是老師所獨有的。還不用說一個好老師所具備的獨特的情感因素、人格魅力和特色明顯的教學方法等。反過來說,一個好媽媽所具有的針對自己孩子個性特征而施與的母愛、孩子成長家庭氛圍的營造和孩子學習、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等等也同樣老師不可替代的。一句話,好蘋果就是好蘋果,好梨子就是好梨子;好老師就是好老師,好媽媽就是好媽媽。
這本書據(jù)說銷售了上百萬冊,可見影響之重,書中引用的大量的媽媽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也的確可供家長們借鑒,不妨將此書作為家庭教育的參考。但如果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混淆起來,甚至一定要分出孰高孰低,那就不僅貽笑大方,而且謬種流傳了。縱觀中外教育史,似乎還沒有媽媽可以取代老師或老師可以取代媽媽的論述或案例,這決不等于否定作者教育自己孩子的成功。但必須說明,個體的成功是不是具有普遍推廣的價值,尤其在理論上是否站得住腳,我們期待著更多教育學家發(fā)言。
遺憾的是,至今我們沒有聽到教育學家的聲音。據(jù)說本書的作者也是一位教育學的碩士,那怎么犯下了如此低級而常識性的錯誤呢?我想起了最近讀過的一篇文章,說是我國民辦教育專家信力健先生在一次演講中做出的一個雷人判斷:在中國,一流大學我覺得不應該是公辦大學,因為西方的一流大學就都是私立的。這顯然是不顧當下基本事實結(jié)論,以至于有人就發(fā)出這樣的質(zhì)詢,對于教育信力健先生是內(nèi)行,不是外行;是明白人,不是糊涂人。誰能告訴我,他會說出這樣大串的,既不符合事實又不符合邏輯的外行話、糊涂話呢?我想問本書作者的也是同樣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一些專家行家為什么總說一些有悖常識性的外行話呢?
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個出版人,我呼吁所有作者能夠從文明的傳承和中華民族的未來考慮,不僅僅追求圖書的暢銷,還要追求理念的準確和科學,要有一種文化擔當。不能只追求一時的喧囂與熱鬧,給后人留下挑不盡的瑕疵和抓不完的把柄。其實,張悟本,李一之流是不需要太多智慧就可辨別的,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好爸爸勝過好老師,甚至好奶奶勝過好老師之類,則需要一定的智慧和理性來厘清,否則貽害無窮。
我們呼喚千千萬萬個好媽媽,我們也呼喚千千萬萬個好老師!
相關新聞:
父母應該給孩子的十大禮物(這才是真正的愛)
家長學堂:對孩子期望不能過高
人大附中家長教育經(jīng)驗:要努力掌握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
標簽效應:教育孩子,要注意語言藝術(shù)
家教感言:孩子沒必要贏在起跑線上
家教故事:請多抱抱孩子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