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合 2010-09-15 13:52:54
本年度的中考盛宴之一--語文閱卷工作已畢,現(xiàn)將本次考試的命題情況、學生答題情況及對今后教學的建議進行以下簡要分析:
一、命題方向
本次試卷命題,由三大模塊組成。第一:基礎(chǔ)知識的積累與運用;第二:閱讀與理解;第三:作文。其中,第一模塊分選擇題(10個20分)和非選擇題(20分)兩大部分。第二模塊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三大基本文體知識的考查,還加重了課內(nèi)文言文考查的比較閱讀,引進了詩詞鑒賞這一高考命題的重要形式,不失為本次命題的兩大亮點。第三模塊仍然沿用了以往的話題作文形式,學生寫作起來言之有物,異彩紛呈。
二、命題內(nèi)容與學生答題情況例舉分析
(一)基礎(chǔ)知識的積累與應用部分
1、選擇題逐一考查了字音、字形、詞語、成語、語病、標點符號、文學常識、朗讀、口語表達等方面的知識,考點全面清晰,為語文教學的基礎(chǔ)回歸作了很好的詮釋。
2、非選擇題,名句默寫、名著閱讀、仿寫句子、綜合性活動均有體現(xiàn),難易適中,知識涵蓋面廣,對學生能力檢測較為多樣靈活。
名句默寫部分,古今中外兼選,機械記憶與理解記憶并用,為今后語文誦讀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典范。但在11題(1)一句中,橫線設計不合理,有誤導之嫌,如果是兩條橫線會更好。同時,本大題可附加"任選"幾題的條件,給學生更多得分機會。古詩之外,古文名句也該適當涉及,在學生答題時,應標明"錯一字該句均不得分"的提醒,這既是指導學生準確、細致記憶之必備,也為以后高中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了很好的鋪墊。在本次答題中,許多學生能夠背誦,但是錯別字較多,如將"邀"寫成"激","暑"寫成"署","土"寫成"吐"等,說明平時學習不夠細致牢固,另外,詩句混淆記憶,前后錯配也較為嚴重。
名著閱讀部分,人物評價不夠全面,許多學生的認知多來源于影視劇而不是文本,說明平時課外閱讀依然較少。仿寫句式較為粗略,不夠精準。"綜合性學習"一題中,前后兩次出現(xiàn)孟母的材料,造成重復,學生答題時對四個材料的歸納理解片面,不能正確篩選有用信息。
(二)閱讀理解部分
1、記敘文《長在巖石下的小花》
本題題量適當,考點有:概括文意、劃分層次、理解關(guān)鍵句含義、表達方式中描寫的應用、文章標題的含義,考測全面,難易比例適當,學生普遍能正確答題。但15小題題干表述簡而不明,導致學生誤解為對這個故事的感悟,而不是概括故事內(nèi)容,如改為"請用簡潔的語文概括故事的內(nèi)容"就不會有這樣的誤解了。17小題(2)(3),許多學生不能結(jié)合語境分析句子含義,對描寫方法掌握不到位;18小題析標題含義,部分學生混淆為理解標題作用。
建議出題時應多從學生的思維角度、理解水平出發(fā),今后教學時對記敘文寫作內(nèi)容與技巧等閱讀能力應加強訓練。
2、說明文《普通人的節(jié)能帳該怎么算》
本題設置,緊扣課標說明文閱讀的能力目標,考點有:說明方法及其作用、說明語言的準確性、說明常識的應用等,分值合理,實用性強。但學生的答題情況不容樂觀,所舉小點多從文中抄出,不能篩選有用信息,缺乏必要的概括分析、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述不明確,答題層次感較差,先后順序混亂,尤其19--20小題較為明顯。
建議教學中應加強說明文概念準確性的語言表述能力訓練、說明文邏輯歸納能力的訓練。
3、議論文《敬業(yè)與樂業(yè)》
本題是一個課內(nèi)閱讀,緊扣教材,考查了議論文的基本常識與運用,也考查了學生認識問題、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有的放矢、針對性強,為升入高學中后學習議論文作好了鋪墊。學生的答題參差不齊,有滿分的,也有摸不著頭腦的,普遍將論證方法、說明方法、修辭方法混為一談,建議加強學科專業(yè)術(shù)語的教學,用詞表述要準確。同時,要讓學生形成真正的議論文閱讀分析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課本范文,卻不知道遷移運用。
4、文言文及詩歌鑒賞
本次采用了課內(nèi)文言比較閱讀的方式考查文言文知識,考點有:關(guān)鍵字詞的理解、通假字、省略句及句子翻譯,題量適中,難易適中或偏易,但是學生普遍得分偏低。28--30題本是最基礎(chǔ)的文言知識考查,但學生掌握不牢固,不能準確理解,31--32題詩考查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但學生對有用信息抓不準,造成答題失誤。
詩詞鑒賞,讓學生初步理解"煉"字之妙及理解詩歌感情,這本是最基本的詩歌閱讀能力,但學生普遍鑒賞能力較差,缺乏鑒賞意識。詩詞鑒賞能力是檢驗學生文學修養(yǎng)和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們很多初中老師卻認為那是高中的事,與初中無關(guān)。須知沒有初中的積累,高中教學仍無后勁可發(fā)。
建議:初中文言教學,應盡快走出"讀讀背背、了解大意"的模式,應在初中生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養(yǎng)成必要的字詞積累意識,理解古今語言形式的差異,能初步地理解和運用所學去理解古文,對古詩具有起碼的鑒賞能力,而不是背完了事,這也是將來步入高中文言學習的必要積累過程。
。ㄈ、作文評析
本次命題,仍然采用了頭幾年流行的"話題"作文形式,這有利于學生將學習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進而多角度多材料的寫作,使考生有物可寫、有感可發(fā),作文的方向與命題者的意圖也基本能傳達給學生,出現(xiàn)了很多反映個人成長、個人感悟的佳作,也出現(xiàn)了日記體、小標題式、題記后記式等多種新穎而又嚴謹?shù)男形娘L格,一部分優(yōu)生在選材、立意及行文上都能高度統(tǒng)一,認知逐步成熟、理性,滿分作文開始煥放異彩。
但本次話題"學會了"具有一定的束縛作用,"了"本是一表動態(tài)結(jié)果的助詞,與"學會"聯(lián)系在一起,就大大降低了話題作文的張力,很多學生在寫作時審題出現(xiàn)偏差,選材很狹隘,這個年齡階段的多數(shù)初中生基本無話可說,要么就說假話。還有少部分學生,因為無從下筆,干脆直接抄襲前面的現(xiàn)代文閱讀材料,或者略作改頭換面,以此濫竽充數(shù)。行文中,普遍存在記敘文流于流水賬、表面化,散文散亂無骨,議論片面不能深入等現(xiàn)象。在閱卷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通過背范文、整合范文、多方組裝范文等形式,迎合話題作文本身寬泛、可以任意行文的弱點,以期得高分(也不排除平時老師也是這么教著應考的)。
令人驚異的是,本次閱卷場老師對此現(xiàn)象也出現(xiàn)了針鋒相對的熱烈的討論,最后因雙方各持己見而終無定論。筆者個人認為,作文教學不僅是為了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還關(guān)乎做人的教育,它能讓學生了解自我,了解社會,提高認知力等,而凡此種種又直接取決于我們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作文教學是應試還是素質(zhì),這是一個永遠值得我們深思和重視的問題!
建議教學者應在平時加強作文的指導與訓練,注重學生內(nèi)心真正的感悟與啟迪,"以我手寫我心",而不是流于應考。同時,寫字訓練、標點符號等語文常規(guī)的訓練,也需引起重視。
今后命題者在命題時應仔細斟酌,多分析中考作文的走勢與學生特點,形式活潑多樣,為考生提供盡可能多一點的選擇面,以此揚長避短,讓寫作成為真正的語文"大戲"。
三、教學建議
1、加強高初中語文教學的銜接,加強高初中語文老師之間的交流,形成大語文教學觀,迫在眉睫。必要時也可讓小學、初中、高中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老師共同交流,各級主管部門應多為此提供平臺,讓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彼此之間互通信息,了解學情,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2、在新課程改革形式下,語文老師應加強學習,與時俱進,開拓視野。在網(wǎng)絡信息如此迅捷的時代,多閱讀、多涉獵、多了解,對語文老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對語文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對語文教育教學效果的檢驗和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3、在當前考試制度下,要樹立素質(zhì)教育和應試教育并不沖突的理念,明確二者之間是相輔相存的關(guān)系,高分者,高能;善教者,善學。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