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合 2010-09-21 10:22:02
“習慣”是什么?詞典上解釋為:習慣是在長時間里逐漸養(yǎng)成的、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如果把孩子的成長比作一塊土地,那么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
《習慣制勝:如何成為優(yōu)等生》出版于2008年8月。作者劉朔是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的優(yōu)等生,在2007年高考數(shù)學滿分,高考成績在北京市前30名,被 北大、香港大學、香港科大競相錄取,現(xiàn)就讀于香港科技大學,被授予全額獎學金。據中國人民大學附中校長,數(shù)學特級教師,中國當代教育家,劉彭芝的介紹,劉 朔是“一個禮貌、謙和的孩子,但又非常有性格,對自己想做的事熱情、堅定,充滿活力。除了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以外,他參加了許多社會活動。他是學校學生會的 副主席,還成功地主持過北京市中學生的一些大型活動。另外,他還是學校電聲樂隊的薩克斯手”。
這是一本用孩子的語言來記錄的成長經歷,可以說,從孩子得角度來閱讀可能更容易產生共鳴。就像書中寫到作者劉朔的一些生活細節(jié),收拾書包。孩子一旦上 學每天都要接觸到收拾書包這樣的生活環(huán)節(jié),但該誰來收拾書包呢?“從上學第一天起,我就必須自己收拾書包,爺爺奶奶只管監(jiān)督我做得怎么樣。”這是劉朔的生 活。然而在更多家庭當中呢?收拾孩子的書包貌似成了父母包辦的事情。在學校發(fā)現(xiàn)自己沒帶課本時的辯解是“家長沒有放進書包里”。讓孩子在劉朔身上和自己身 上找到差距,會不會讓孩子從此讓成好習慣呢?
劉朔把自己的經歷和體會寫成了這樣的一本書,希望每一個和他一樣的孩子都能分享他的經驗和心得。作為孩子來閱讀這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劉朔講的故事離你們很近,很實在,也很有趣。
對于劉朔的教育,大多數(shù)是在于他的父親劉小森!读晳T制勝》這本書中通過作者劉朔來描述父親對他的教育,更能看出在孩子眼里家長的角色和家長對孩子成 長的影響。書中寫到作者劉朔和父親的一次經歷,他們開車到郊區(qū),在懷柔的山路上停下來休息的時候,父親用一塊石頭塞在車輪下,防止溜車。“當時,他半打哈 哈地對我說:‘兒子,看見了嗎?這叫‘打掩兒’。因為車沒有跑起來,一塊石頭就能擋住一輛車。如果車跑得很快,一棵樹都能被撞斷,再想攔住它就難了。所 以,壞毛病一旦養(yǎng)成了,再想改就太難了。我要做的就是,在壞毛病沒‘跑’起來之前給你‘打個掩兒’。’就是在這樣的強化下,我逐漸明白了,在學生時期要做 好3件事:第一,培養(yǎng)好習慣;第二,防止養(yǎng)成壞習慣;第三,克服已有的壞習慣。”父親是在小作者成長過程中“具有絕對影響力的人”,書中的“老爸箴言錄” 就是摘錄了父親教育的點點滴滴。
家長們讀讀這本書;蛟S能在里面找到一直讓您感到困惑感到棘手難題的解決方法。相信讀完這本書,在教子過程中也會獲得一些感悟,找到一些門道。
這是一本好書,在眾多的家庭教育書本中,《習慣制勝》能以它的“可讀”“可仿”制勝。它有實實在在的故事,讓人產生“似曾相識”從而繼續(xù)讀下去的興 趣;它有具體的方法,無論孩子還是家長都可以直接運用到生活和教育中。書中的觀點容易被人接受,也值得讓人認真去探索、思考。
相關文章鏈接: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