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12-06-14 14:18:52
發(fā)展
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三月,由于民初改清末學制五年為四年,校中原有五年級一班、四年級二班同時畢業(yè)。同年四月起附設高等實業(yè)科及簡易師范班。高等實業(yè)科分農科、土木工程科、簡易化學科等三科,以校中三年級為其預科;簡易師范一年畢業(yè)。其后高等實業(yè)科辦不到一年,因經(jīng)費困難停辦,選送學生二十余人赴日本留學。
一九一三年七月學校改歸省辦,易名為“江蘇省立第五中學”。一九二九年九月,改稱“江蘇省立常州中學”。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時,高中部曾遷宜興縣蜀山附近的湖澤渚,初中未遷,之后江南淪陷,學校解散,校舍先遭轟炸,后為日寇兵營和馬房。一九三八年部分教職員在上海賃屋授課,稱“江蘇省立常州中學滬校”。一九四一年日軍進駐租界,學校又宣告解散。部分教職員在滬改辦“常中學塾”,補足學生該年度課業(yè),到一九四二年結束。
一九四五年抗戰(zhàn)勝利,十月在常州復校,當時除一座教學樓和科學館外,校產(chǎn)蕩然無存。至于府學堂時舊物,僅存一碑一塔一樹而已。當時學生七百名只得借原址附近房屋先行開學,到一九四六年一月起師生才陸續(xù)搬進殘破的原址上課。一九四九年二月底,全校共有十六個班級(高中九班,初中七班),學生一千零六十七人,教職員四十八人。當時在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下,廣大師生與反動勢力的斗爭越來越尖銳。一九四九年三月校中建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地下組織,在解放前夕油印傳播了《新民主主義論》等革命著作,參與了當時聲勢浩大的學生運動。
從辛亥革命到新中國成立這一時期,常中學生獻身革命者不少,著名者如瞿秋白、張?zhí)、史硯芬等革命先烈都曾是常中的學生。在此同時,“常中”以數(shù)理科的教學質量較高而聞名全國,其畢業(yè)生大都考取交通、清華等有名學府,因而聲譽頗隆,有人稱之謂“交大預科”。
一九四九年四月常州解放,“常中”開始了新的生命。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學校面貌起了根本變化,很快成為一所社會主義的新型學校一九五一年改稱“蘇南常州中學”,一九五三年改稱“江蘇省常州中學”,同年十一月成立黨支部。一九五四年暑假后初中部停辦,改名“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解放后的十七年中,為高等學校輸送了大批優(yōu)勝學生,為祖國建設培養(yǎng)了大量有用之才。但在“文革”運動中,學校受到了嚴重破壞,教育質量不斷下降。一度曾易名為“市十二中”。直到“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粉粹后,學校才又一次獲得新生。
一九七八年四月恢復了“江蘇省常州中學”的校名,重新成為一所省屬重點中學。通過逐步整頓,學校面貌有了顯著的變化。
近百年的辦學實踐和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該校教育管理民主、教師治學嚴謹、學生個性鮮明、教學質量上乘的優(yōu)良傳統(tǒng)。2007年,該校將迎來她的百年華誕,祝愿這所百年名校更上層樓,培養(yǎng)更多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充分發(fā)揮實驗、示范和輻射作用,為江蘇省教育事業(yè)增光添彩。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