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合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4-03-13 10:57:21
3.關于“我也來當一回家”。開展這項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培養(yǎng)節(jié)約意識和初步的理財能力。這一活動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要求學生真正參與家庭的理財實踐,通過親身經歷了解家庭生活的基本狀況,感悟“勤儉持家”的道理。
4.關于“調查同學怎樣消費”。這項活動是對前幾項活動的延伸和拓展。開展這項活動目的有二,一是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當代中學生的生活觀和消費觀進行深入的考察和反思;二是學寫調查報告。這是一次將生活教育與語文教育有機結合的有益嘗試,有必要認真組織開展。如何開展關于“同學消費現狀”的調查,除教材所作的提示外,再提出以下兩點建議:其一,認真選擇好調查對象,做好與調查對象的溝通,爭取調查對象的理解與支持,避免在調查中產生誤解,發(fā)生誤會。要讓被調查的同學理解,開展本次調查活動不是窺人隱私,揭人短處,而是了解當代學生消費的普遍現狀和值得注意的問題,以引發(fā)同學們共同思考;有些情況要注意為同學保密。其二,可以組建學習小組,分項分頭進行調查,然后交流討論,實現資源共享,但要杜絕沒有參與調查、不加分析的相互抄襲。這項活動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多做一些發(fā)動和指導工作,如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料和調查報告范文等。
三、活動評價
根據四項活動的不同內容和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把握各自的評價重點。
對于“錢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活動的評價,主要評價學生對錢幣史料的查找和搜集,在此基礎上再來評價學生對這一議題“講解”的效果和文字表達的水平。
對于“眾說紛紜話金錢”活動的評價,主要評價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和討論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立思考的程度,只要學生積極參與,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就應該給予肯定性的評價。
對于“我也來當一回家”活動的評價,應與學生家長做好配合,爭取家長的支持,比如, 可以事先讓家長了解活動的目的與內容,活動之中和活動之后,讓家長填寫評價表格,收集家長的意見,再進行綜合評價等。
對于“調查同學怎樣消費”活動的評價,可采用學習小組成員之間互查互評的方式,評價學生的調查情況;可以運用學習成果展示的形式,來評價學生的調查報告的寫作情況。張貼或交流調查報告,既可以收到相互評價之效,又可以擴展其教育價值。
四、有關資料
(一)錢(王則柯)
我國古代文明發(fā)達,經濟活動也曾長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就說廣州,早在耶穌紀元的頭一個千年,就已商賈云集?墒,在第二個千年的后半段,這種格局顛倒了過來。鴉片戰(zhàn)爭,甲午海戰(zhàn),讓國人知道,我們積弱已久,圖新何易。
在第二個千年的最后幾十年,中華民族正勵精圖治。千年回望,回顧來之不易的變遷,展望并不平坦的前景,從錢的角度,探討一下其中的經濟學脈絡,可以讓我們在“亞洲世紀到來”之類的說法面前保持清醒。
最早的“錢”是獸皮,是貝殼,甚至是笨重的鐵塊,到現在,世界各國一無例外都使用一種特殊印刷的薄紙──紙幣。“錢”,說到底,僅僅是一種信用符號,隨時可以兌換為等值實物。因為它便于保存、分割、攜帶,故而全世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古今,逐漸都接受了它。而它的信用,則主要由國家法律支持。
就在上一個千年之交的北宋,中國社會的經濟交易中已經大量使用紙張印刷的貨幣“交子”。交子作為經濟生活中重要的流通和支付手段,最初是由四川商人聯合發(fā)行的,基本上只在四川境內流通,因為可以隨時兌付,迅速得到社會承認。后來,雖然這些“錢商”破產,但是“錢”的好處卻沒有破產,官府立即設立專門機構,發(fā)行“官交子”,流通范圍擴及各地,雖然名義上仍可兌付,實際上基本不能兌付,其信用僅由官府強制保證。南宋年間,雖然銅錢和白銀同樣流通,但是紙幣已是主要貨幣。元代在全國范圍實行紙鈔流通制度,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忽必烈在位時發(fā)行的“中統(tǒng)元寶鈔”,雖然開始的時候一度可以兌換,但是很快就停止,并且進而禁止銅和金銀流通。明代發(fā)行“大明寶鈔”,則從不兌現,并且禁止銅和金銀的流通,后來只是因為紙幣信用太差,禁止銅金銀實際上行不通,朝廷才被迫解除禁令。不可兌換的紙幣,其信用受發(fā)行量的影響很大。正是由于寶鈔濫發(fā),急劇貶值,自宋朝開始的這種前現代形式的紙幣流通,在明代就逐漸退出經濟活動。
曾經在忽必烈汗宮廷供職的馬可·波羅這樣向西方介紹中國的“奇事”:“大汗國中商人所至之處,用此紙幣以給賞用、以購商物……竟與純金無別。”一個“竟”字,讓我們知道中國的紙幣對于當時外國的上智人士仍然是未曾想像過的事情。紙幣,是中國的偉大發(fā)明,今天已經很難想像一個沒有“錢”的世界如何運轉,即使現在電子貨幣登場,紙幣的社會角色仍然不容忽視。
“錢”變?yōu)?ldquo;紙”,表面上輕了,實際上重了。最近一千年人類的經濟活動,就是圍繞著那張輕薄的“紙”展開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