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8-05-14 21:09:1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動物的社群行為的概念和意義,了解動物群體的組織特點及其優(yōu)越性,了解動物通訊的作用和動物“語言”的種類。
2。在閱讀、思考和小組討論中,在了解動物群體的組織和通訊作用的基礎(chǔ)上,概括出動物社群行為的概念,通過從具體到抽象、從事實到概念的過渡,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通過尋找與觀察身邊的動物的社群行為,使學生受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育。通過提醒學生觀察動物不要傷害動物,對學生進行善待生命、愛護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重點、難點分析
1。本課的重點是動物社群行為的概念。
前兩節(jié)所學習的動物的攻擊、防御、貯食和繁殖行為大體上可以看作動物的個體行為。但任何動物都不可能是絕對獨居的,至少在生殖時要和異性接觸。在此基礎(chǔ)上,群居性社會動物才進化發(fā)展出來。本節(jié)課通過學習動物的群體特點和動物群體內(nèi)通訊的作用,使學生了解動物社群行為的概念。
許多動物營社群生活,如昆蟲中的螞蟻、蜜蜂,哺乳動物中的象、獅、鼠及各種靈長類。社群生活對動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獵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擊,使動物群體能更好地適應生活環(huán)境,對維持個體與種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義。本節(jié)沒有給動物的社群行為下確切的定義,但社群行為的概念貫穿全課,是學生學習的重點。
2。通過了解動物群體的組織,進而理解動物社群行為的概念是本課的難點。
由于書上介紹的白蟻是我國南方(廣東、云南等地)熱帶的害蟲,北方學生看不見;對于書上曾介紹的蜜蜂的組織,大部分城市的孩子沒有養(yǎng)蜜蜂的經(jīng)歷,也很少有人親眼見過;學生更難觀察到鳥類或哺乳動物的社群行為,因此,學生對動物的群體組織缺乏感性認識。在對動物的群體組織不甚了了的情況下,學生難于建立動物社群行為的概念。
建議教師盡可能加強直觀教學,剪輯動物社群行為的錄像片,或預備幻燈片、投影片、掛圖等,讓學生對動物的群體組織有感性的認識,尤其重視白蟻、狒狒群體組織的介紹,進而了解動物社群行為的概念。
教學過程設(shè)計
一、本節(jié)課的參考課時為1課時
二、教學過程
1。通過小組代表匯報將觀察或?qū)嶒炘O(shè)計付諸行動的情況,教師進行講評,復習動物的攻擊、防御、貯食或繁殖行為。
2。引入新課:
播放有關(guān)動物社群行為的錄像,或用幻燈片、投影片加教師的講解引入新課。
3。閱讀和思考:
先瀏覽課文。再慢而透徹地閱讀課文。細讀動物社群行為的概念,與自己原有的認識相比較,將問題記下來。思考教師提出的思考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