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編輯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8-09-28 09:47:26
總之在陪伴孩子參加中考的這段時間,第一父母們需要弄清楚的是:你是“看到”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是孩子本身,這個很重要,一般來講,孩子有焦慮情緒,是因為害怕失去父母對自己的愛,深層可能會有“如果考得不好,爸爸媽媽就不要我了”的聲音在干擾他。
第二,家長先hold住自己的情緒,還要hold住孩子的情緒。眼睛別只盯著孩子說的“目標”,一有“行為的懈怠”等風吹草動就“冷嘲熱諷”。
分享一篇心理專家武志紅的文章:《你是否允許孩子的這份能量自由流動?》
在我看來,一個人能有多大的容人之量,這取決于,他心中在多大程度上住著一個人。而這一點又取決于,他自己曾在多大程度上能住進另一個人心里。
父母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成就,是讓孩子心中住下一個愛的人,而這個人,最初一般都是媽媽。這一點能實現(xiàn),需要媽媽心中住著孩子,并因而能持續(xù)穩(wěn)定地給予孩子愛。
具體則是,作為養(yǎng)育者,父母去做一個好的容器,能容納孩子的負面情緒與不同看法。也即,當孩子有負面情緒和與父母不同的看法出現(xiàn)時,理解并接納它們的存在,并讓它在和父母的關系中表達、流動。
容器,是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的術語。他說,好的心理醫(yī)生,能做一個好的容器,給來訪者的情緒、情感、感受與想法一個抱持性的空間。好的父母對孩子亦如此。
怎么可以提供一個抱持性空間?這需要做到三點:
一,在你把事情做好時認可你;
二,在你受挫時支持你;
三,你的各種感受和想法可以在我這里安全自由地流動。
在抱持性空間里,一個人可以很放松,他可以做自己。并且,特別重要的一點是,在這個抱持性空間里,他有空間可以觀察自己,也有空間觀察別人,因而可以變得更從容。
相反,若沒有抱持性空間,而是活在絞殺中,那么,一個人就會時刻緊張地去處理事情,他沒有空間做觀察。并且,很容易會因為一點小事沒處理好,而有大禍臨頭的感覺。這既會導致他絞殺自己,也容易導致他去絞殺別人。
我有多名來訪者,他們形容說,一直感覺走在鋼絲繩上或懸崖上,下面就近乎是刀山火海。他們必須調動一切精力去應對哪怕在別人看來很小的挑戰(zhàn),因很小的挑戰(zhàn)都可以讓他們失去平衡。失去平衡,就會從鋼絲繩或懸崖上跌落,而跌落就近乎于死亡。
這樣的感覺之下,他們不可能有容人之量,最多就是貌似好脾氣而忍著。但他們對別人的評價和排斥也會非常嚴重。
這多名來訪者,經(jīng)過一段較長時間的咨詢后,他們突然可以觀察自己和別人了,那時他們會形容說,自己終于從鋼絲繩上下來了,不再擔心掉下懸崖,于是有了一個從容的空間。隨即,他們也有了一定的容人之量,對自己和別人都多了一些寬容。
一位男性來訪者,本有嚴重的抑郁癥,經(jīng)常感覺處于崩潰邊緣。他的抑郁情緒,即來自于和周邊的人的種種心理絞殺。別人隨便一句話,都可以對他構成巨大壓力,于是他隨時都可能被別人絞殺。相應的,他也總在絞殺別人,特別是身邊的親人,他對他們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要求,而且他們必須得按他的來,否則他就會有巨大的憤怒出來。這種彼此絞殺,帶給他強烈的負面情緒。
一次,他講到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媽媽給他提了一個不夠合理的要求。過去這種要求會讓他暴怒,而這次,他很平靜地駁回了媽媽的要求,并請求媽媽理解他的處境,他詳細講了自己的處境,最后希望媽媽能按照他的要求來做事。媽媽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講到這件事,他淚如雨下。當他發(fā)現(xiàn),他的聲音能傳到媽媽那兒,并能發(fā)揮效果呢,這種感覺是如此治好。并且,這種感覺,在他過去的人生中,太缺太缺了。
但是,他也納悶,為什么,以前,他做不到平靜對待媽媽的要求,并平靜地向媽媽提出自己的懇請。這樣的事,發(fā)到幾個月前,他會不可遏制的憤怒。
平靜對待媽媽的要求,意味著,他對媽媽的要求有了容納空間,而他能平靜的向媽媽提出要求,意味著,他對自己的聲音也有了容納空間。有了對自己和對別人的容納空間后,就不必那么急了。
這個空間從哪里來?我的理解是,應是咨詢的作用,他在我這里體驗到了被容納的感覺,這種感覺一再被確認,逐漸在他心里生效,現(xiàn)在他也可以把這種被容納的感覺,傳遞給別人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