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傅喜傳》原文及翻譯
漢書
原文:
傅喜字稚游,河內(nèi)溫人也。少好學問,有志行。哀帝立為太子,成帝選喜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為衛(wèi)尉,遷右將軍。是時,王莽為大司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聽莽退,眾庶歸望于喜。喜從弟孔鄉(xiāng)侯晏親與喜等,而女為皇后。喜執(zhí)謙稱疾。傅太后始與政事,喜數(shù)諫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輔政。上于是用左將軍師丹代王莽為大司馬,賜喜黃金百斤、上將軍印綬,以光祿大夫養(yǎng)病。
大司空何武、尚書令唐林皆上書言:“喜行義修潔,忠誠憂國,內(nèi)輔之臣也。今以寢病一旦遣歸眾庶失望皆曰傅氏賢子以論議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為國恨之。忠臣,社稷之衛(wèi)。百萬之眾,不如一賢,故秦行千金以間廉頗,漢散萬金以疏亞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輝。”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師丹為大司空,而拜喜為大司馬,封高武侯。
傅太后欲求稱尊號,與成帝母齊尊。喜與丞相孔光、大司空師丹共執(zhí)正議。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師丹以感動喜,喜終不順。后數(shù)月,遂策免喜曰:“君輔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馬印綬,就第。”傅太后又自詔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無功而封,內(nèi)懷不忠,附下罔上,與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虧損德化。罪惡雖在赦前,不宜奉朝請①,其遣就國。”后又欲奪喜侯,上不聽。
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歸故郡。莽白太后下詔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愨②,論議忠直。雖與故定陶太后有屬,終不順指從邪,介然守節(jié),以故斥逐就國。其還喜長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賜喜,位特進,奉朝請。”喜雖外見褒賞,孤立憂懼,后復遣就國,以壽終。莽賜謚曰貞侯。
(選自《漢書》,有刪節(jié))
注釋:①奉朝請:給予閑散大官的優(yōu)惠待遇。②端愨(què):正直誠謹。
譯文:
傅喜,字稚游,是河內(nèi)郡溫縣人。小時愛好學問,有遠大的志向,有高尚的品行。哀帝被立為太子后,成帝選拔傅喜做了太子庶子。哀帝剛一即位,就任命傅喜做了衛(wèi)尉,升任為右將軍。這時,王莽擔任大司馬,因年老請求退職,躲避在皇帝外戚家里;噬辖邮芰送趺寺毜囊庖,百姓都把希望寄托在傅喜身上。傅喜的堂弟孔鄉(xiāng)侯傅晏跟傅喜同樣都受到哀帝親近,而且他的女兒成了皇后。傅喜堅持謙遜待人,稱病回避。傅太后開始參與朝政,傅喜多次勸止她,因此傅太后不想讓傅喜輔佐朝政。于是,皇帝就任用左將軍師丹替代王莽擔任大司馬的職位,賜給傅喜百斤黃金、上將軍的印綬,以光祿大夫的身份在家養(yǎng)病。
大司空何武、尚書令唐林都向皇帝上書:“傅喜做事仁義,高尚純潔,對國家忠誠不二,憂國憂民,是能夠輔佐朝廷的大臣,F(xiàn)在因為臥病在床,就讓他回老家,百姓會感到失望,會說傅喜是一位賢德的人,因為意見跟定陶太后不合的緣故回家養(yǎng)病,百官也無不替國家感到遺憾。忠臣,是國家的衛(wèi)士。百萬部隊,都不如一位賢士,因此,秦國花費千金來離間趙王與廉頗的關系,漢高祖分發(fā)萬金讓項羽疏遠范增。傅喜站立在朝堂,是陛下的榮耀,也關系傅氏家族的興衰。”皇帝自己也器重傅喜。下一年的正月,就調(diào)師丹做了大司空,任命傅喜做大司馬,封為高武侯。
傅太后想謀求更尊貴的稱號,要跟成帝的母親同等尊貴。傅喜跟丞相孔光、大司空師丹一起堅持正確的意見。傅太后非常憤怒,皇帝沒有辦法,先免去了師丹的官職以便觸動傅喜,但傅喜最終都沒有順從。后來幾個月,皇帝就以策書的形式免去了傅喜的官,策書寫道:“你自輔政以來,出入朝廷三年,從未明顯地糾正過我的不足,本朝大臣的奸佞之心卻如愿意遂,過失全在你傅喜啊。上交大司馬的印綬,回家吧。”傅太后又自己下詔給丞相、御史,說:“高武侯傅喜沒有功勞卻被封賞,心懷不忠,附和下臣,欺瞞皇上,跟原來的大司空師丹共同叛逆,不聽君命,敗壞官風,損害道德教化。罪惡雖然發(fā)生在被赦免之前,也不應該給予閑散大官的優(yōu)惠待遇,還是遣回自己的封國吧。”太后又想剝奪傅喜的侯爵,皇上沒有聽從。
哀帝駕崩,平帝登上皇位,王莽又掌握了大權,于是就免去了傅氏家族的官職爵位,且遣返回原來的郡里。王莽向太后稟告,讓她下詔說:“高武侯傅喜天性正直誠謹,主張忠誠正直。雖然與原來的定陶太后有親屬關系,但最終沒有屈從不正確的旨意,耿介堅節(jié),因此應逐回他的封國。還是讓傅喜回長安,把原來高安侯的府第賜給傅喜,職位升為特進,給予閑散大官的優(yōu)惠待遇。”傅喜雖然例外受到褒獎賞賜,卻感到孤立恐懼,后來又被遣返到自己的封國,壽終正寢。王莽賜他謚號為貞侯。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