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3 13:39:19
相信科學,要有信心。面對疫情,我們要嚴陣以待,嚴密防治,但也不要風聲鶴唳,悲觀沮喪。要相信科學,樹立信心,宣傳科學的疫情防護知識——當年氣勢洶洶的“非典”疫情,不是也在全國人民的團結一心、科學防治下被摁住了嗎?權威專家說,“非典”以后,全國各地都已經建立起一套安全的門診防控體系,也有一套治療、搶救方法。“大家不要怕,被感染了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去。”武漢的一些患者,也已治愈出院。
危機時刻,最能考驗一個公民的素質。遏制新型肺炎疫情,有責任感的公民不僅僅是受保護者,也是防范鏈條上的主動積極行動者。非常時刻,每個人犧牲一些不便,讓渡一些權利,減少一些獲得,可能就是控制疫情的關鍵。千萬不要覺得疫情好像離自己很遙遠而漫不經心,各地患者數量還在攀升,麻痹不得!
眾志成城,科學防治,才能把疫魔綁住,讓全國人民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jié)。
高分范文③:
_
_
向上滑動閱覽
病毒不過春節(jié),切莫掉以輕心
當前,疫情還在進一步控制。人們的一個談論重點也是各地的疫情變化情況、安全防護提醒、對醫(yī)務人員的敬意等,甚至連新春祝福都有意識地變成了“做好防護,保護身體”。這個新春,在疫情的氛圍下,很多人堅持在工作第一線,很多人無法與家人團聚,很多人以實際行動做著防范與自我防范工作。人們的期盼就是,眾志成城,早日戰(zhàn)勝疫情。
疫情在新春時節(jié)肆虐,讓抗擊疫情發(fā)展有了更大的艱巨性?紤]到人員流動性大、聚集程度高、擴散頻率大,對抗擊工作產生了不小壓力?粗鞯卦黾拥牟±龜盗浚藗冊诰拘闹,同樣在思考:如何能從自我做起,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努力?如何從治理做起,為抗擊疫情筑牢防線?如何從周邊做起,為抗擊疫情注入力量?這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不僅是醫(yī)護人員的使命,也是屬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分內之事。唯有每個人繃緊那根弦,才能以最大努力狙擊病毒。
必須看到,春節(jié)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但是病毒不過春節(jié)。越是闔家團聚的時候,越容易放松警惕,也越有可能讓病毒有機可乘。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歇歇腳、喘口氣,而是一刻不松、一步不停,對病毒步步緊逼,才能讓健康節(jié)節(jié)勝利。這個年,是團結的年,不是單純的“合家歡”,而是以團結的力量戰(zhàn)勝不安的病毒,以團結的意志取得抗擊疫情的勝利,以團結的精神最終讓其樂融融的新春氛圍回歸常態(tài)?梢哉f,這是一場必須打贏的“團結戰(zhàn)”。
戰(zhàn),則勝;不戰(zhàn),則敗。合,則利;不合,則傷。公共健康是全民健康,公共安全是全民安全,具有公共屬性,不能有個別得失之分、利益之別、屬地之界?箵粢咔,不是一城一地之事,不是醫(yī)療衛(wèi)生戰(zhàn)線的事,而是全國人民的事。醫(yī)護工作者換上防護服,義無反顧地走進病區(qū);武漢采取應急措施,留下阻擊疫情的決心;廠家加緊生產口罩等醫(yī)療用品,承諾不加價、不斷貨,馳而不息地運往各地……從政府到個人,從救治前線到支撐后方,全社會各方面力量只有積極行動起來、主動作為起來、誓死堅守起來,才能以自我之強大壓制住病毒,全社會的“免疫系統(tǒng)”需要在恢復中增強抵抗能力。
不隱瞞,才能擦亮防護的眼睛;不僥幸,才能筑牢抗擊的堤壩;不懈怠,才能屏住奮戰(zhàn)的氣息。重視,重視,再重視!行動,行動,再行動!科學,科學,更科學!在這個新春,抗擊這場疫情,沒有人是孤軍奮戰(zhàn),惟其14億中國人民勇毅、同心,才能勢不可擋、戰(zhàn)無不勝。
作文預測③:
適用話題:公民責任、眾志成城
高分范文④:
_
_
向上滑動閱覽
抗擊疫情,人人責無旁貸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疫情牽動國人的心。朋友見面、微信聊天、朋友圈分享,幾乎三句不離最新疫情的進展。討論的背后是人們對疫情的關注,也是對自身、家人健康的擔憂。自疫情發(fā)生以來,一些人為了個人利益,在網絡上制造傳播散布謠言營造恐怖氛圍,利用消費者焦慮哄抬物價獲取暴利,不僅加劇了人們的焦慮,更影響社會秩序。疫情面前任何人無法置身事外,所有人唯有放下私利才能打贏這場戰(zhàn)役。
每一個人都應當成為謠言的止者。朋友間傳遞信息,相互提醒本無可非議,疫情面前相互提醒值得提倡,但故意造謠嚴重事態(tài)危言聳聽,則超出應有的范圍。這種為博取觀眾眼球而消費大眾焦慮的行為,將對社會秩序帶來嚴重危害。在互聯網時代,謠言的危害會被成倍放大,尤其現在抗擊疫情的緊急時刻,對社會的危害難以估量。因此,制止謠言的捏造,終止謠言的傳播,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疫情面前所有人應當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近日,專家呼吁,沒有必要的事情不要去武漢,武漢人沒有必要的事情也不要離開武漢。雖然每個人都擁有行動的自由,但疫情當前還應當以大局為重。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