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0-09-21 14:29:23
選擇一個具體的人物,通過刻畫人物外在形象、記述人物行為,突出人物的某種性格、精神、品質,暗表作者的贊美或批判的價值取向,是學生最常見的一種寫作樣式。
有的文章,刻畫一個人,只表現、凸顯主要人物的一種性格、一種精神或一種品質。而有的文章,刻畫一個人物,表現凸顯的是主要人物的多種性格、品質、精神。前者塑造的是平面化人物形象,后者塑造的是立體化的人物形象。不管哪種寫法,只要我們學會一種性格,一種精神或一種品質的表現方法,就可以舉一反三。
如何凸顯人物的某種性格、某種品質、或某種精神呢?
一、整體構建——先概括,后具體
所謂的“先概括,后具體”就是先將我們要表現的某種性格、某種精神、某種品質,用一句話,干凈利落的概括出來,獨立成為一個單位,然后在后面分別用幾個獨立的部分,通過具體刻畫人物的外貌或行為并列進行表現。
例如:塑造媽媽“勤勞”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媽媽是一個異常勤勞的人。
第二自然段:刻畫媽媽的外貌,表現媽媽的勤勞。
第三自然段:刻畫媽媽的行為,表現媽媽的勤勞。
第一段,用一句話,直來直去,高度概括人物的特點——勤勞。然后,用兩個自然段,分別刻畫人物的外貌和行為,具體表現人物的這種精神品質。
再如:塑造班主任“追求完美”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我們班主任是做任何事都力求完美的人。
第二自然段:刻畫班主任的外貌,表現班主任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
第三自然段:刻畫班主任的行為,表現班主任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
第一自然段,一句話高度概括班主任是個什么樣的人——力求完美,不轉彎抹角,簡潔明快。文章的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借助主要人物的外貌和行為,具體表現班主任的確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
二.具體部分寫作——先外貌,后行為
“先外貌,后行為”是針對具體表現部分(即第二、第三自然段)而言的,就是具體表現人物某種性格或某種精神品質時,要先刻畫人物的外貌,后刻畫人物的行為。
為什么一定要先刻畫人物外貌,后刻畫人物行為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人物外貌表現人物內在靈魂(性格、品質、精神)只是輔助部分,處于從屬地位。這一部分的刻畫,內容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雜——把這部分當做具體表現的核心內容來呈現,顯然有“以貌取人”之嫌。
(二)具體表現人物內在靈魂的核心材料,要放到后面來“壓軸”。人物的性格、品質、精神,主要靠人物的行為來印證。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人到底擁有一顆什么樣的心,外貌不足以充分證明,真正能證明這顆“心”的,是遙遙征途中人物的具體行為。行為是印證主要人物內在靈魂的核心材料,通常情況下,核心材料放到后面寫——讓文章在精彩處收筆,給讀者回味無窮,意猶未盡的感受,如果顛倒過來,則必然給讀者“虎頭蛇尾”的糟糕印象。
三.外貌描寫,要以“具體的形”畫“抽象的魂”
人物的外貌描寫,不是給主要人物“照相”——切忌按照人的實際“長相”,逐一如實刻畫。
我們刻畫人物的外貌,與寫尋人啟事完全不同。寫尋人啟事,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根據自己的描述,幫助自己將走失的人找回來,因此在刻畫走失人物的外貌時,要采用寫實的方法,面面俱到,凡是人物具備的特征,寫得越全越好、越細越好。
記敘文中刻畫人物外貌,寫作目的是抓住人物“具體的形”,凸顯人物“抽象的魂”。這個目的決定了我們對人物外貌的刻畫具有明顯的目的性和選擇性。我們要表現人物“勤勞”的品質,就去刻畫人物肖像中那些能凸顯人物勤勞品質的部分;我們要表現和藹的性格,就去刻畫人物肖像中那些能夠表現性格和藹的部分,其他不相干的內容,要做到“視而不見”。否則,即便寫得栩栩如生,也屬于“生動的廢話”。
另外,刻畫人物外貌,要遵循有序性原則,安排好了順序,才能刻畫得條理清晰,層次井然。一般規(guī)律是:先整體后局部,因為局部內容往往較多,再按照先上后下,先實后虛的順序來寫。這里的“實”是指有形的事物,具體的狀態(tài),比如:三角眼、厚嘴唇、尖下頜等。這里的“虛”指無形的事物,比如:氣質、神情、風韻、眼神、給人的感受等。
按照這種方法,上面的兩個范例,演變?yōu)橄旅娴男问剑?/p>
例如:塑造媽媽“勤勞”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媽媽是一個異常勤勞的人。
第二自然段:駝背弓腰,是媽媽的整體形象。一身工作服,時常點綴著泥水和汗?jié)n。四十幾歲的人,看起來像年過花甲、步履蹣跚的老人。因為沒有時間打理,結婚后便把一頭長發(fā)修剪得短短的。一雙眼睛,總是紅紅的,散射著疲倦的眼神。做姑娘時那雙纖細、粉嫩的手,此時早已變得粗壯、糙裂了。
第三自然段:刻畫媽媽的行為,表現媽媽的勤勞。
第二自然段,刻畫媽媽的肖像,按照先整體,后局部的順序,先刻畫媽媽的整體——身形、服裝、以及整體給人的感受;然后刻畫局部,先上后下,依次刻畫媽媽的頭發(fā)、眼睛、手。整體刻畫媽媽這一部分采用了先實后虛的寫作順序——先寫媽媽的外形、服裝(實),后寫媽媽給人的感受(虛)。同時在刻畫媽媽眼睛的時候,也采用了先實后虛的寫法:先刻畫有形的眼睛,后刻畫無形的眼神。
刻畫這些內容,都是為了表現媽媽“勤勞”的特點:因為勤勞——所以媽媽駝背弓腰;因為勤勞,所以媽媽始終穿工作服、工作服上沾滿泥水汗?jié)n;因為勤勞,媽媽顯得過于蒼老;因為勤勞,媽媽被迫留了短發(fā);因為勤勞,媽媽的眼睛總是紅紅的,散射著疲憊的眼神;因為勤勞,媽媽的手變得粗糙、開裂。一切與“勤勞”無關的內容,這里沒有刻畫一句。
再如:塑造班主任“追求完美”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我們班主任是做任何事都力求完美的人。
第二自然段:在我的印象里,我們的班主任始終是一種昂首挺胸的身姿,即便勞累到極點的時候,身上也不見半分松散和無力。一身著裝,總是整整齊齊,潔凈如新,想從他身上找到一個不該有的褶皺,難于上青天。黑亮頭發(fā)梳理得異常平整。據說,他衣服上的扣子,極少是原裝的。絕大部分都是他個人精挑細選重新更換的。就連手指甲,也要修整得平滑圓潤,像精心雕琢的玉質工藝品。
第三自然段:刻畫班主任的行為,表現班主任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
文章第二段,刻畫班主任的形象,作者按照先整體后局部,從上到下,先實后虛的順序,圍繞“追求完美”這一核心,抓住身姿、服裝、頭發(fā)、衣扣、指甲五個點,綜合表現班主任的“力求完美”。其他無關內容,不置一句、一詞。
四.“行為”部分寫作——人物的行為要與外貌表現的“靈魂”高度一致
前面的外貌描寫,表現的精神品質是“勤勞”,后面選取的行為表現的精神品質就必須是“勤勞”;前面的外貌描寫,凸顯的人物形象是“力求完美”,后面選取的行為凸顯的人物形象就必須是“力求完美”,前后必須高度一致。否則,就偏離了主題——違背了“圍繞主題寫作”的最基本原則。
例如:塑造媽媽“勤勞”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媽媽是一個異常勤勞的人。
第二自然段:駝背弓腰,是媽媽的整體形象。一身工作服,時常點綴著泥水和汗?jié)n。四十幾歲的人,看起來像年過花甲、步履蹣跚的老人。因為沒有時間打理,結婚后便把一頭長發(fā)修剪得短短的。一雙眼睛,總是紅紅的,散射著疲倦的眼神。做姑娘時那雙纖細、粉嫩的手,此時早已變得粗壯、糙裂了。
第三自然段:選取并記述媽媽的三種行為——(1)媽媽起床很早。(2)媽媽教育我們:只有懶惰的窮人,沒有勤勞的乞丐。(3)給小姨拿學費,支持小姨開裁縫店。(這些行為均表現媽媽的“勤勞”)
再如:塑造班主任“追求完美”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我們班主任是做任何事都力求完美的人。
第二自然段:在我的印象里,我們的班主任始終是一種昂首挺胸的身姿,即便勞累到極點的時候,身上也不見半分松散和無力。一身著裝,總是整整齊齊,潔凈如新,想從他身上找到一個不該有的褶皺,難于上青天。黑亮頭發(fā)梳理得異常平整。據說,他衣服上的扣子,極少是原裝的。絕大部分都是他個人精挑細選重新更換的。就連手指甲,也要修整得平滑圓潤,像精心雕琢的玉質工藝品。
第三自然段:選取并記述班主任的三種行為:(1)要求我們言行舉止要有軍人的風范。(2)檢查衛(wèi)生清掃重點檢查“死角”;(3)為標點符號的書寫召開主題班會。(這些行為均表現班主任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
五.“行為”部分寫作——要先面后點
人物行為是表現人物性格、精神、品質的最主要材料。一篇文章,通常要選取主要人物的多種行為來表現人物的“靈魂”。如此一來,就帶來了一組令人糾結的矛盾:一一詳細刻畫這些行為,文字就超出了規(guī)定的范圍;刪除其他行為,只刻畫其中一種,字數雖然符合了命題要求,但主題的表現力卻明顯降低,內容也顯得極其單薄,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采用“先面后點,先略后詳”的寫法,一切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所謂的“先面”、“先略”,就是先概括記述那些相對次要的行為,強調這些行為是一種常態(tài)行為。這樣我們在使用略寫方法減少文字數量的同時,又通過強調這種行為是一種常態(tài),增強了主題的表現力。例如:媽媽起床很早——表現媽媽勤勞,就會令讀者懷疑——是不是某一天偶然起得很早,偶然起床早,能表現媽媽勤勞嗎?如果把這個句子變成:從我記事的那天起,媽媽總是天不亮就起來。“從我記事的那天起”和“總是”就強調了媽媽“早起床”是一種常態(tài),總是這樣做,自然就能充分說明媽媽是一個勤勞的人了。
所謂“后點”、“后詳”。就是最后詳細刻畫最能體現人物靈魂的一件事。這件事是某個時間點偶然發(fā)生的一件事,但這個偶然事件是人物具備某種精神品質的最佳印證。
例如:塑造媽媽“勤勞”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媽媽是一個異常勤勞的人。
第二自然段:駝背弓腰,是媽媽的整體形象。一身工作服,時常點綴著泥水和汗?jié)n。四十幾歲的人,看起來像年過花甲、步履蹣跚的老人。因為沒有時間打理,結婚后便把一頭長發(fā)修剪得短短的。一雙眼睛,總是紅紅的,散射著疲倦的眼神。做姑娘時那雙纖細、粉嫩的手,此時早已變得粗壯、糙裂了。
第三自然段:媽媽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等一家人洗完了臉,穿戴整齊,家里早已是飯菜飄香。(面一)家里孩子少,我又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兒,爺爺奶奶自然嬌是慣得不得了,我漸漸養(yǎng)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媽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為了解決祖父祖母溺愛帶來的負面影響,她將我?guī)У骄司碎_的農場里,專門給我開辟了一塊耕地,讓我在每天上學的同時,跟著舅舅學習耕種,在勞作中學會自食其力。每當我滿手血泡,疼痛難忍的時候,她就會坐在我的身邊,重復那句永遠不變的話:這個世界沒有天生的窮人,也沒有天生的富人,只有懶惰的窮漢,沒有勤勞的乞丐。(面二)在姥姥家里,最怕媽媽的是小姨,最敬佩媽媽的,也是小姨。(過渡,自然引出敘事的——點)小姨初中畢業(yè)后,就不再上學,留在外公外婆身邊,整日無所事事,結婚后,日子過得凄惶,便四處借錢謀生。一日小姨來到我家,哭訴自己生活的窘困,期望以此喚起媽媽的同情。不曾想,媽媽勃然大怒:一個二十幾歲身強力壯的大姑娘,不缺胳膊,不少腿,整天靠別人的憐憫過日子,你也不嫌磕磣!借你錢,行,但有個條件,你必須按照我說的話做,否則,一年以后,你不但要還回本金,還要償還本金一倍的利息!她把三萬塊錢拍在小姨面前:拿出五千,還你現在欠下的債務,再拿出五千,到正規(guī)的地方學習裁剪,余下的兩萬元開個裁縫鋪,只要你認干,一年下來,我保證你的銀行戶頭里會有存款!如果你不干,到年底我就追討本息六萬元,一分也不能少!”小姨被媽媽罵得像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只好在欠條上簽字畫押,并乖乖地按照媽媽的安排做事。“你真的要小姨還六萬塊錢?”我望著媽媽十分不解——媽媽是家里的長姐,弟弟妹妹誰有了困難都會傾囊相助,緣何要對小姨這般無情呢?“哎,你不懂!”媽媽長嘆一聲:“我這是逼著她成人!哪里會和她要利息呢!”后來,小姨的裁縫店開得紅紅火火,才明白了媽媽的一片苦心。媽媽自己勤勞的,也用自身的勤勞習慣,影響著身邊的每個親人,讓大家都能自食其力。(第三自然段內容太多,寫完后應該將最后的“點”獨立成段,解決文字過于集中一個自然段的問題。)
這樣,我們由表及里,用“面”顯“神”,具體概括相結合,一篇形神兼?zhèn)涞膶懭擞洈⑽木统尸F在讀者面前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