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23-07-13 21:12:13
中國現(xiàn)代史常考點
政治6事:
1949.9,人民政協(xié)會議召開,頒布了《共同綱領》,為新中國成立奠定了基礎。
1949.10.1,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勝利。
1950-1953,抗美援朝,打敗美帝的侵略,促進了民族團結,增強了自信心和國際影響力。
1954,一屆人大召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社會主義原則和人民民主原則,奠定了依法治國的基礎。
1966-1976,“文革”,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遭到嚴重破壞,社會發(fā)展遭受嚴重挫折。
1980,提出“一國兩制”構想,有利于港澳臺問題的解決。隨著中國國力的提高,港澳回歸,臺灣與大陸來往密切。
————————
外交6事:
1953,與印緬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逐漸成為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促進了東南亞地區(qū)的和平進程。
1955,萬隆會議,是世界首次沒有西方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中國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亞非發(fā)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
1971,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得益于亞非拉國家的大力支持,大大提高了中國及發(fā)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
1972,尼克松訪華,發(fā)表公報,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標志著中美關系實現(xiàn)正常化。
1972,田中角榮訪華,標志著中日關系正;,有利于亞洲地區(qū)的和平。
1980以來,積極參加國際性多邊外交,是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產物和動力。(結果和原因)
————————
經濟13事:
1950-1952,土地改革,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農民獲得土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鞏固了新中國政權。
1953-1957, “一五”計劃。任務:一化+三改,即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把農工商三個經濟部門的私有制和平改造為公有制。影響:一化完成,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初步基礎;三改完成,建立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一五”計劃完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改革開放后逐漸取消這一體制)
1958-1960,“大躍進”運動。強調高速度、重工業(yè),大煉鋼鐵,脫離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生態(tài)環(huán)境嚴重破壞。
1958-1960,人民公社化運動。強調高度的公有制和集中管理,即“一大二公”,挫傷了人民生產積極性。
1962,“八字”調整方針。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的“左”傾錯誤和過高的任務指標作了微調,使國民經濟有所恢復發(fā)展。
(五年八事,兩段兩面)
61978底以來,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使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1)1978.1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改革開放正式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2)1980,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獲得生產經營自主權(土地仍是公有制),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
(3)1980,設立(深廈汕頭珠)四個經濟特區(qū),有利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資金。(“引進來”;“點”)
(4)1984,實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國營企業(yè)獲得生產經營自主權(企業(yè)仍是公有制),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fā)展。
(5)1984,設立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有利于有利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資金。(“線”)
(6)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標志著改革進入新階段。
(7)2001,加入WTO,標志著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8)200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推動改革開放繼續(xù)深化。
————————
文化7事:
1. 1956,提出“雙百”方針,有利于促進科學藝術的發(fā)展,調動積極因素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2. 1964,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
3. 1967,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4. 1970,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5. 1973,袁隆平雜交水稻試驗成功;
6. 改革開放以來,電子計算機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多領域取得重大成就;
7. 1995,提出“科教興國”戰(zhàn)略。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