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23-09-04 20:26:35
今天是農(nóng)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jié)
菊花燦燦,蟹肥酒香
登高野宴,感恩敬老
重陽,緣聚整個秋天的暖意
筆小神收集了一些
關(guān)于重陽節(jié)的作文素材
一起來學習吧~
重陽習俗
賞菊
歷來重陽節(jié)都有觀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在古時重陽節(jié)又叫菊花節(jié),人們認為菊花是長壽的象征,重陽節(jié)期間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菊花大會、菊花展,全城的人都會出動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成為一種風尚。
登高
重陽,農(nóng)歷九月初九,“九”和“九”兩個陽數(shù)疊加而成的時日,諧音“久久”。中國自古有“一到九月九,全家高處走”之民謠,實則指重陽登高。
重陽登高有多層含義,一是登高賞秋、賞菊;二是鍛煉身體、陶冶情操;三是登高避邪、除惡;四是祝愿生活節(jié)節(jié)高、事業(yè)步步高升;五是滿足異鄉(xiāng)游子“長歌可以當哭,遠望可以當歸”的文化心理。同時又喻指著:人往高處走,一年的行程到了提升超越的時刻。
佩茱萸
茱萸是一種中草藥,茱萸香味濃,有驅(qū)蟲祛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
故重陽節(jié)有插茱萸、戴菊花之俗!讹L土記》云:“九月九日,律中無射而數(shù)九,俗尚此月,折茱萸房以插頭,言辟除惡氣而御初寒。”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zāi);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
蕩秋千
蕩秋千是我國古代女子重陽節(jié)重要娛樂方式之一,并非當今人們想象的女子娛樂嬉戲。漢武帝時,每逢“千秋節(jié)”日,宮女以之戲于后庭。秋千因為使人聯(lián)想到千秋萬歲的“千秋”,故被用于慶賀漢武帝生日。
此俗后來傳入民間,成為孩童重要娛樂節(jié)目。蕩秋千的女子衣袂飄飄于半空之中,就像乘風飛舞的仙子,給人一種空靈瀟灑的淋漓之美,故“秋千佳人”又是漂亮美女的代名詞。宋代豪放派詞人蘇軾之《蝶戀花》:“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聲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含蓄傳達出“外物本無心,煩惱皆自尋”的秋千哲理。
關(guān)于重陽的詩詞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賞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游子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節(jié)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賞析:
《九月十日即事》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借菊花的遭遇,抒發(fā)自己惋惜之情。前兩句說重陽剛登高完畢,小重陽又再來飲酒賞菊。后兩句說菊花為何這樣命苦,遇到兩次重陽,遭到兩次采摘。實際是借菊花聯(lián)想自己遭饞出京流放夜郎的不幸。意蘊深遠。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jié)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上片詠節(jié)令,寫別愁;下片寫賞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觀環(huán)境和人物內(nèi)心的情緒融和交織。尤其是結(jié)尾三句,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盡而意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沉醉東風 ·重九
(元)盧摯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賞析:
這是一首觸景生情的作品。景是清冷的秋景,情是淡淡的愁情;雖沒有特別的社會意義,但用詞鑄句,描摹景物,以及釀造情景交融的意境,都頗見藝術(shù)功力。
名家筆下的重陽
賞菊花
汪曾祺
中國人長于藝菊,不知始于何年,全國有幾個城市的菊花都負盛名,如揚州、鎮(zhèn)江、合肥,黃河以北,當以北京為最。
菊花品種甚多,在眾多的花卉中也許是最多的。
首先,有各種顏色。最初的菊大概只有黃色的。“鞠有黃華”“零落黃花滿地金”,“黃華”和菊花是同義詞。后來就發(fā)展到什么顏色都有了。黃色的、白色的、紫的、紅的、粉的,都有。挪威的散文家別倫·別爾生說各種花里只有菊花有綠色的,也不盡然,牡丹、芍藥、月季都有綠的,但像綠菊那樣綠得像初新的嫩蠶豆那樣,確乎是沒有。我?guī)啄昵盎剜l(xiāng),在公園里看到一盆綠菊,花大盈尺。
其次,花瓣形狀多樣,有平瓣的、卷瓣的、管狀瓣的。在鎮(zhèn)江焦山見過一盆“十丈珠簾”,細長的管瓣下垂到地,說“十丈”當然不會,但三四尺是有的。
北京菊花和南方的差不多,獅子頭、蟹爪、小鵝、金背大紅……南北皆相似,有的連名字也相同。如一種淺紅的瓣,極細而卷曲如一頭亂發(fā)的,上海人叫它“懶梳妝”,北京人也叫它“懶梳妝”,因為得其神韻。
有些南方菊種北京少見。揚州人重“曉色”,謂其色如初日曉云,北京似沒有。“十丈珠簾”,我在北京沒見過。“楓葉蘆花”,紫平瓣,有白色斑點,也沒有見過。
憶兒時(節(jié)選)
豐子愷
到了……重陽等節(jié)候上,缸里的蟹就滿了,那時我們都有得吃,而且每人得吃一大只,或一只半……在深黃昏,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場上的月光下面去吃。更深人靜,明月底下只有我們一家的人,恰好圍成一桌,此外只有一個供差使的紅英坐在旁邊。談笑,看月,他們——父親和諸姊——直到月落時光,我則半途睡去,與父親和諸姊不分而散。這原是為了父親嗜蟹,以吃蟹為中心而舉行的。故這種夜宴……有蟹的節(jié)季里的月夜,無端也要舉行數(shù)次。不過不是良辰佳節(jié),我們少吃一點,有時兩人分吃一只。我們都學父親,剝得很精細,剝出來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積受在蟹斗里,剝完之后,放一點姜醋,拌一拌,就作為下飯的菜,此外沒有別的菜了。因為父親吃菜是很省的,且他說蟹是至味。吃蟹時混吃別的菜肴,是乏味的。我們也學他,半蟹斗的蟹肉,過兩碗飯還有馀,就可得父親的稱贊,又可以白口吃下馀多的蟹肉,所以大家都勉勵節(jié)省,F(xiàn)在回想那時候,半條蟹腿肉要過兩大口飯,這滋味真是好!自父親死了以后,我不曾再嘗這種好滋味,F(xiàn)在,我已經(jīng)自己做父親,況且已茹素,當然永遠不會再嘗這滋味了。唉!兒時歡樂,何等使我神往!
九月九廟會
季羨林
每年到了舊歷九月初九日,是所謂重陽節(jié),是登高的好日子。這個節(jié)日來源很古,可能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濟南的重陽節(jié)廟會(實際上是并沒有廟,姑妄隨俗稱之)是在南圩子門外大片空地上,西邊一直到山水溝。每年,進入夏歷九月不久,就有從全省一些地方,甚至全國一些地方來的藝人會聚此地,有馬戲團、雜技團、地方劇團、變戲法的、練武術(shù)的、說山東快書的、玩猴的、耍狗熊的等等等等,應(yīng)有盡有。他們各圈地搭席棚圍起來,留一出入口,賣門票收錢。規(guī)模大小不同,席棚也就有大有小,總數(shù)至少有幾十座。在夜里有沒有“夜深千帳燈”的氣派,我沒有看到過,不敢瞎說,反正白天看上去,方圓幾十里,頗有點動人的氣勢。再加上臨時趕來的賣米粉、炸丸子和豆腐腦等的擔子,賣花生和糖果的攤子,特別顯眼的柿子攤—柿子是南山特產(chǎn),個大色黃,非常吸引人—這一切混合起來,形成了一種人聲嘈雜,歌吹沸天的氣勢,仿佛能南搖千佛山、北震大明湖、聲撼濟南城了。
我們的學校,同廟會僅一墻(圩子墻)之隔,會上的聲音依稀可聞。我們這些頑皮的孩子能安心上課嗎?即使勉強坐在那里,也是身在課堂心在會。因此,一有機會,我們就溜出學校,又嫌走圩子門太遠,便就近爬過圩子墻,飛奔到廟會上,一睹為快。席棚很多,我們先揀大的去看。我們誰身上也沒有一文錢,門票買不起。好在我們都是三塊豆腐干高的小孩子,混在購票觀眾中擠進去,也并不難。進去以后,就成了我們的天地,不管耍的是什么,我們總要看個夠。看完了,走出來,再鉆另外一個棚,幾乎沒有鉆不進去的。實在鉆不進去,就繞棚一周,看看哪一個地方有小洞,我們就透過小洞往里面看,也要看個夠。在十幾天的廟會中,我們鉆遍了大大小小的棚,對整個廟會一覽無余,一文錢也沒有掏過?墒,對那些賣吃食的攤子和擔子,則沒有法鉆空子,只好口流涎水,望望然而去之。雖然不無遺憾,也只能忍氣吞聲了。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