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合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4-03-13 11:01:01
魯迅說,嗜好的讀書,如游公園似的,隨隨便便去,因為隨便,所以不吃力,因為不吃力,所以覺得有趣。如果一本書拿到手,就滿心想道,“我在讀書了!”“我在用功了!”就容易疲勞,減掉興味,甚至變成苦差事了。
常常有想要從事文學(xué)的青年問魯迅,應(yīng)該看什么書。在這次演講里,魯迅說,這實在是一個極難回答的問題。“先前也曾有幾位先生給青年開過一大篇書目。但從我看來,這是沒有什么用處的,因為我覺得那都是開書目的先生自己想要看或者未必想要看的書目。我以為倘要弄舊的呢,倒不如姑且靠著張之洞的《書目答問》去摸門徑去。倘是新的,研究文學(xué),則自己先看看各種的小本子……然后自己再想想,再博覽下去。”“倘要看看文藝作品呢,則先看幾種名家的選本,從中覺得誰的作品自己最愛看,然后再看這一個作者的專集,然后再從文學(xué)史上看看他在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詳細,就看一兩本這人的傳記,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如果專是請教別人,則各人的嗜好不同,總是格不相入的。”
關(guān)于書目,魯迅在別處曾經(jīng)這樣談過:“不過我也曾用過正經(jīng)工夫,如什么‘國學(xué)’之類,請過先生指教,留心過學(xué)者所開的參考書目。結(jié)果都不滿意。有些書目開得太多,要十來年才能看完,我還疑心他自己就沒有看;只開幾部的較好,可是這須看這位開書目的先生了,如果他是一位糊涂蟲,那么,開出來的幾部一定也是極頂糊涂書,不看還好,一看就糊涂。”
演講里魯迅特別談到讀書不要盲從各種各樣的意見,他講了一個故事:一個老頭和一個孩子用驢馱著貨物去賣,賣完回來,孩子騎在驢上,老頭跟著走。路上的人見了,就責(zé)備孩子不懂事,怎么可以讓老人步行呢?于是孩子和老頭換了一下,又有人看見了,說這個老頭竟然忍心讓小孩子走路。老頭趕忙把小孩子抱上來,一起騎著驢走,看見的人說他們對驢很殘酷。他們只好都下來,走了不久,又有人笑他們了,說他們很傻,空著現(xiàn)成的驢卻不騎。老頭對孩子嘆息說,我們只剩下一個辦法了,就是兩個人抬著驢走。
盲從別人的意見,不能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結(jié)果會是很荒唐的。“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即使自己覺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實是已在逐漸硬化,逐漸死去了。”魯迅強調(diào)要做一個思索者和觀察者,觀察者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但如果沒有練習(xí)過觀察力,所得還是有限的,“所以要觀察,還是先要經(jīng)過思索和讀書”。
總之,我的意見是很簡單的: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后抉擇而入于自己所愛的較專的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和“實社會”接觸,是魯迅關(guān)于讀書的一貫之論,在那篇應(yīng)征而寫的憤激的短文《青年必讀書》里,魯迅突出的實質(zhì)是讀書和讀書之間的區(qū)別:一種是“與實人生離開”,另一種是與“實人生”接觸,“想做點事”。
在我們的讀書漫談行將結(jié)束的時候,介紹魯迅的這篇演講,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一個樸素的總結(jié)。
。ㄟx自陳思和主編《人文知識讀本》,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2.關(guān)于讀書的12種聲音
關(guān)于書和讀書,古往今來的許多人談過,在我們這一次的讀書漫談中,也有意識地展現(xiàn)了一些見解、認識和感受。前面介紹了魯迅關(guān)于讀書的一個演講,接下來,再讓我們來集中聽聽另外一些人的意見吧。
這些聲音,本來是不同時、不同地而發(fā)出的,而現(xiàn)在,當(dāng)它們都在我們耳邊響起的時候,我們需要分辨的是它們各自對于我們的不同意義。這些不同的聲音,互相之間有共通的部分,也存在差異、矛盾甚至是沖突。你會認同某種聲音,而對另外的一種保留意見。別的人也許和你的看法又有所不同。下面這些說法的排列完全是無序的,你如果需要有一種秩序,就只能自己動腦、自己用心,按照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賦予它們一個秩序。對于每一個人而言,這個秩序和其中的涵義都是不一樣的。
奧地利作家卡夫卡(1883—1924):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