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網(wǎng)
全國站
快捷導(dǎo)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熱門中考資訊 中考成績查詢 歷年中考分數(shù)線 中考志愿填報 各地2019中考大事記 中考真題及答案大全 歷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頁
您現(xiàn)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一年級 > 學習指導(dǎo) > 正文

七年級歷史“部編版”教材第8課教案:《百家爭鳴》(3)

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7-09-05 17:12:45

中考真題

智能內(nèi)容


  4、點贊孔子,傳承文明

  我們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話,可以主要查閱哪些古籍? 孔子的思想后來由他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鬃拥膶W說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孔子的思想不僅影響中國,在國際上也影響深遠,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請你為孔子量身定做一張名片,發(fā)給遠道而來的客人。

  “如果說中國文化是一種智謀型文化,那么,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頁,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頁,墨家智慧是最友愛的一頁,道家智慧則是最聰明的一頁。”而這些合成的一首交響樂就是“百家爭鳴”。(過渡)

  三、百家爭鳴

  1、我為“百家爭鳴”下定義

  時間:戰(zhàn)國時期

  人物:諸子百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學派)

  活動:聚眾講學    研討學術(shù)    著書立說

  性質(zhì):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

  影響:促進思想和學術(shù)的繁榮,奠定古代文化發(fā)展基礎(chǔ)

  教師講解:戰(zhàn)國時期不同學派因為思想、政治上的觀點不同,展開激烈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史稱“百家爭鳴”。

  2、爭當小判官,了解百家觀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因家鄉(xiāng)長年戰(zhàn)亂,賦稅過重,生活困難,偷盜了富人家的錢財。如何處置這一事件,當時的諸子百家意見各不相同,爭論紛紛。假如你是其中一位,請用本學派的主張來評論這一事件,你認為該怎樣處理這個小偷?

  模式:我采用?家的思想處理這個小偷,判法如下:?我的依據(jù)是?

  教師重點講解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張,然后,教師指導(dǎo)學生閱讀課本內(nèi)容,歸納各家的代表人物、 著作及主要思想,然后,教師畫出表格或者預(yù)先制作好課件顯示。師生共同完成表格內(nèi)容:主要派別及代表人物、主要觀點。

  姓名

  時期

  著作

  代表思想

  墨子

  戰(zhàn)國

  《墨子》

  “兼愛”“非攻”, 反對侵略戰(zhàn)爭,支持正義戰(zhàn)爭。(墨家)

  孟子

  戰(zhàn)國

  《孟子》

  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實行“仁政”減輕刑罰、減少稅收,反對兼并戰(zhàn)爭。(儒家)

  莊子

  戰(zhàn)國

  《莊子》

  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道家)

  韓非

  戰(zhàn)國

  《韓非子》

  提倡法治,主張建立君主專制 中央集權(quán)的封建國家。(法家)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歡迎微信掃碼
    關(guān)注初三學習社
    中考網(wǎng)官方服務(wù)號

熱點專題

  • 2024年全國各省市中考作文題目匯總
  • 2024中考真題答案專題
  • 2024中考查分時間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數(shù)線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逐夢前行 未來可期!

中考報考

中考報名時間

中考查分時間

中考志愿填報

各省分數(shù)線

中考體育考試

中考中招考試

中考備考

中考答題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飲食

中考家長必讀

中考提分策略

重點高中

北京重點中學

上海重點中學

廣州重點中學

深圳重點中學

天津重點中學

成都重點中學

試題資料

中考壓軸題

中考模擬題

各科練習題

單元測試題

初中期中試題

初中期末試題

中考大事記

北京中考大事記

天津中考大事記

重慶中考大事記

西安中考大事記

沈陽中考大事記

濟南中考大事記

知識點

初中數(shù)學知識點

初中物理知識點

初中化學知識點

初中英語知識點

初中語文知識點

中考滿分作文

初中資源

初中語文

初中數(shù)學

初中英語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中學百科